走好自己的定勢和開局
我曾經與部門里一個哥們對掐,掐的理由挺有意思的:哥們認為一個新員工來了之后部門需要指定一個師傅,可以溫暖新員工的心,并有效指導新員工迅速進入狀態(tài);我的意見是這事兒有成本,而且我們既然從來沒招過應屆生,那么必須相信作為一個有經驗的人會對自己負責,無需特別引導,有問題問到哥幾個再解答就好。最后哥們痛訴我玩世不恭憤世嫉俗,我鄙視哥們書生意氣清談誤國,然后各自散去該干嘛干嘛了……實際上我倆都需要長期出差沒時間照顧新員工,而且這事我倆誰說都不算數。
講這個小故事我想講的其實是幾個方面吧。第一,溫情和鐵血都有道理;第二,不是所有看起來比較冷淡的人對你都不善;第三,對你友善的人也不一定真能幫到你;第四,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意味著不要受前頭一二三的束縛。
在運轉良好的企業(yè)中,偏鐵血和偏溫情的我都見過,這一般取決于企業(yè)老板個人的風格。了解企業(yè)的文化風格對于求職者來說也挺重要的,如果認為必須多勞多得以貢獻衡量薪水的,就不太適合溫情型企業(yè),溫情必然帶來一定程度的平均主義和開明家長作風;如果覺得人生不止要追求錢,生活也很重要的,更適合去溫情型的企業(yè)——一般溫情型企業(yè)多半在一個相對狹窄的專業(yè)細分市場上吃的豐厚且持續(xù)增長,規(guī)模一般不會特別大,也不一定特別出名(海底撈大概是最出名的),這種企業(yè)由于人員比較穩(wěn)定,所以招人機會也相對少。但企業(yè)生存首先是需要利潤的,所以當業(yè)務需要急速發(fā)展或者市場變化導致發(fā)展變緩甚至衰退時候,溫情轉鐵血也可能就是分分鐘的事兒,當初一篇《聯想不是家》說盡其中員工血淚。
當一個人新進入一個企業(yè)的時候,都有陌生茫然的感覺,尤其是空降管理人員(包括空降的中層經理、小組長啥的),被抵觸那都是特正常的事。有些企業(yè)會做新員工培訓,有些企業(yè)有師傅制度,但這些都不能代替自己與部門其他人員溝通的過程。我見過的極端例子里甚至有這樣的事——一個新人,如果不能低頭好好溝通,連根網線都甭想從其他同事那里借到,也不會有人告訴你哪里能借到。
對于一個少年來說看到大家都在自己的工位上埋頭不知道干嘛呢,也許不好意跟人說話,或者想問什么也不知道從何開口。當然時間長了這個問題總會解決,看過幾天你的臉之后,一起干過活之后,別人會慢慢覺得你是這個集體的一部分了,然后肯定也會跟你說說話。
對于新入職場的少年來說,如果想快速破冰,就要界面友好,但不要有八卦嫌疑。微笑,跟邊上的人主動介紹一下自己是應有之義。但開場話題忌太私人或太深入。
太私人的問題包括:問人收入婚否肯定不行,問人畢業(yè)院校也不是太合適——對方如果出身牛校也許高興回答,但萬一對方院校三流,說還是不說肯定在內心不斷翻騰——另有一些人不喜被人攀附校友什么的,人心難測啊。談興趣愛好雖然相對安全,但保不齊對方跟你沒有任何交集,無從談下去,也沒準有人就不喜歡工作場所談私人話題。
太深入的問題類似:“你覺得我們公司怎么樣?。?rdquo;“我發(fā)現咱公司一個問題……你覺得呢?”——人家還沒弄明白你誰呢跟他關系的時候誰敢說這個。(敢的一般都比較二……)
對于空降們來說,由于抵觸更甚,更沒啥人跟你談啥個性化話題。
我個人認為,比較安全的話題還是從具體工作開始,虛心了解一下現在公司對于這個崗位的工作流程和方法的,主動問問領導有什么可以做的工作??战祩冏畲蟮耐纯嗫赡苁乾F在的制度方法跟自家經驗有區(qū)別,忍不住想挑毛病,淡定……hold住……打死之前還是別說的好,研究一下現在的制度方法是怎么來的,羽翼豐滿之后再行改良大計。
在整個破冰過程中,肯定會碰到有人更熱情點,有人更冷淡點,可能只是個人性格與經歷使然,不代表他對你的看法。無論少年還是空降,切忌先入為主,直接奔著那親切地就親近去了。還是那句話,職場之中各人有不同的利益和圖謀,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,因小故生恨的也不是沒有,一定的距離產生美。